在线咨询
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参考咨询"三农"信息服务
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更新时间:2018-03-12

在黄瓜的大棚栽培中,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近年来黄瓜根结线虫病迅速蔓延,死苗率增加,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影响了棚室黄瓜种植效益的提高,这已成为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症状识别  黄瓜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黄瓜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线虫侵入根内后分泌生长素类物质刺激周围组织畸形生长,产生瘤状、大小不一的根结,浅黄色至黄褐色。根结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及发病过程与昆虫咀嚼植物造成的机械损伤不同。根结线虫在摄取寄主植物体内营养物前,分泌出含有多种酶系的唾液,因唾液的毒害作用,寄主内部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外部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被害植株地上部分长势弱,叶发黄,最后枯死。该幼虫多从幼根危害,刺激寄主细胞增生成肿瘤。幼虫在根结内发育成成虫,并开始交配产卵。卵在瘤内孵化,1龄幼虫留在卵内,2龄幼虫钻出寄主进行再侵染危害。多分布在20厘米深土层内,以3~10厘米土层数量最多。剖开根结,病部组织中有许多细长的乳白色幼虫寄生其中。根结上一般可以长出细弱的新根,在侵染后形成根结肿瘤。一般在黄瓜初花期开始发病,以盛花期最多。在温室大棚内1年可发生5~6代,秋茬重于春茬。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以第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每个雌虫可产卵300~600粒,雌虫当年产的卵不孵化,留在虫瘿(瘤肿内)中,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到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也有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幼虫侵入寄主前,在土中作短距离移动,寻找寄主。幼虫多从嫩根部分侵入,刺激被害寄主细胞加速分裂,使受害处形成肿瘤或根结虫(虫瘿),根结线虫就在虫瘿内发育。幼虫发育至3龄时开始两性分化,4龄时性成熟,并开始交尾产卵。雄虫不久离开寄主在土中死亡。孵化的第1龄幼虫留在卵壳内到第2龄才出卵壳,并离开寄主植物到土中,寻找新的侵染点,进行再次侵染或越冬。在土壤温度为20~30℃,土壤湿度在40~70%条件下线虫繁殖很快,容易在土壤中大量积累。根结线虫好气,土壤潮湿粘重、板结地块发病轻,一般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盐分低和重茬地发病较重,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加温温室比大棚发病重。

防治方法  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 农业防治:(1)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葱蒜类作物轮作,轮作2~3年,以减少土壤中线虫数量,减轻下茬危害,才能有较好的效果。(2)深耕翻晒。据调查,根结线虫在1~3寸深的土壤中最多,可以通深耕翻晒杀死线虫。黄瓜种植前深翻土20厘米以上,以减轻危害。(3)棚室高温消毒。具体做法是在前茬拉秧后,在盛夏挖沟起垄,沟内灌满水,然后盖地膜,大棚温室要密封15天,可以杀灭棚室内大量线虫,降低后茬种植的线虫危害,效果好。(4)清洁田园。收获后彻底挖除病根,集中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炕用石灰消毒,防治传播蔓延。不能用病根沤肥,或用病土垫圈沤肥,防止将带虫肥土带进棚室。(5)用无虫土育苗。育苗是必须强调用无病土育苗,(6)培育无病壮苗:施入苗床的肥料,特别是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杀菌,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抗病性。2. 生物防治:用线虫清(淡紫拟青霉、真菌杀线虫剂),可在播种时进行拌种,或定植时拌入有机肥中穴施。不仅可以杀灭各种土壤中的线虫,而且对作物无残毒,也不污染土壤和水源,对作物还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3. 药剂防治:一是药剂土壤处理。播种或分苗前2~3周,土壤湿度大时,每亩取茶枯粉25公斤、石灰25公斤拌匀后边撒施边整地灭虫。定植前每亩沟施米乐尔1~1.5公斤。二是药剂灌根。发病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每株灌药液250~500毫升。定植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1~2次(间隔期10~15天)。三是撒施药剂。用低毒高效农药,如98%必速灭微粒剂每亩5公斤,或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2.5公斤,拌干细土30~50公斤,拌成毒土沟施或穴施,也可将药土施于地面,边施边翻耕耙地,耙平后2~3天再栽植。或每亩用福气多(10%噻唑膦颗粒剂)2公斤,或好年冬(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公斤,或紫丹(5%毒死蜱颗粒剂)3公斤,均匀撒入棚室后开沟做厢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线虫必克为纯生物制剂,施用后无残留,适合无公害黄瓜的生产。苗期每亩用线虫必克0.5公斤,与营养土混合均匀后施用,成株期每亩用1~1.5公斤与细干土混匀后施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