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参考咨询"三农"信息服务
大豆皮在繁育母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更新时间:2018-10-24

豆粕在畜牧养殖业饲料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消耗大豆约9700万t,(其中,进口大豆约8391万t,国产大豆约1300万t)。大豆皮作为大豆制油、粕的副产品,大约占整个大豆重量的8%,占整个大豆体积的10%,大豆皮主要是大豆外层包被的物质,颜色为米黄色或浅黄色,主要成分是细胞壁和植物纤维,其粗纤维含量38%、粗蛋白含量12.2%、氧化钙含量0.53%、磷含量0.18%、木质素含量低于2%。据闵晓梅等用尼龙袋消化试验研究表明,大豆皮消化率高,消化速度快,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潜在可消化组分比例分别达到92%和89%,消化速度分别为0.072/h和0.063/h。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因此,提高饲料使用效率,开发更多饲料资源是畜牧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我国每年大约生产大豆皮900万t,虽然大豆粕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有使用,但是在母猪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却较少。该试验旨在探讨大豆皮在母猪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以期能为今后的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试验组通过添加大豆皮粉来代替麸皮观察期生产效果。大豆皮粉中(水分含量10.2%、粗蛋白含量11.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7.5%~62.1%、粗纤维含量35.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9.1%~42.3%、粗脂肪含量2.0%)。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在山西瑞牧养殖有限公司选取36头体况、胎次、配种时间等大致接近的大白经产并已确定妊娠的母猪,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9头,每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豆皮水平分别为0、4%、8%、12%。

1.2  试验日粮  配方日粮按照NRC标准(2005)哺乳母猪饲养标准配制,由太原康牧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厂提供预混料。

1.3  供试动物饲养管理  试验期间,母猪饲养管理按照常规程序进行,试验母猪采用独立饲喂栏,配种后至妊娠第85天饲喂量每日为2.25kg,从妊娠第85天至分娩饲喂量比前期增加0.5kg。母猪分娩后1周内逐渐增加饲喂量,使其达到最大采食量。每天观察并记录试验母猪的采食、饮水、个体行为等情况。免疫、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按猪场正常程序进行。生产仔猪7日龄开始补料,28日龄断奶,原圈饲养3d后转群。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哺乳期采食量:母猪分娩当天不饲喂,以后逐渐增加其采食量,1周内达到最大采食量。以吃饱吃净为基准。记录每头母猪日采食量,每周汇总计算平均采食量,共记录4周。计算公式:平均日采食量=(总耗料量/头数)×天数。繁殖性能:在母猪分娩后6h内,记录每头母猪的产仔情况和仔猪的质量。

窝产仔总数:指母猪每窝的产仔数量。仔猪初生质量:指仔猪出生经常规处理后,未吃初乳前的质量。在仔猪断奶28d时测量仔猪的断奶质量及存活率。

断奶存活率:指仔猪断奶时活仔猪数占总产活仔数的百分比。

断奶质量:指仔猪28d断奶时,空腹所称的质量。

母猪的泌乳力:是以仔猪出生后20d时的窝质量为衡量依据。

母猪的发情间隔:指母猪断奶至再次发情配种的时间间隔。

返情率:指母猪配种后重复发情比例。

背膘厚度:用超声波测膘仪测定试验母猪妊娠的第1天、第85天、第114天和哺乳第28天的背膘厚度(P2位点)。

妊娠期及哺乳期体质量:记录母猪妊娠第1天、第28天、第60天、第104天、第114天和哺乳第28天的质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大豆皮对哺乳期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4组间各阶段平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4周的哺乳期间,试验1和试验2组的平均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30%、2.23%。随着日粮中大豆皮含量提高到12%,试验3组的平均采食量反而降低了2.23%。

2.2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大豆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试验3组的平均出生窝质量、平均断奶窝质量、泌乳力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表明添加过量的大豆皮对母猪生殖性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2组平均出生窝质量、平均断奶窝质量、泌乳力与其他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且各繁殖性能指标数值最优,其平均窝产仔数、断奶存活率、平均窝质量增值、泌乳力比对照组均分别提高了7.29%、2.46%、5.14%、8.9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母猪的窝均产仔数提高0.7头、窝均初生质量提高0.83kg、断奶存活率提高2.33个百分点、窝均断奶质量提高12kg、发情间隔缩短2d。试验组发情间隔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且均未出现返情现象。

2.3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大豆皮对母猪体况变化的影响

妊娠期间,各组背膘厚无显著差异(P>0.05)。哺乳期间,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与对照组和试验3组相比为差异显著(P<0.05)。与妊娠第114天的背膘厚度相比,哺乳期第28天后,4组母猪背膘厚度分别减少了5.8、5.3、5.0、5.5mm。可见,随饲粮中大豆皮含量的提高,试验组母猪的背膘流失均减少,维持了母猪正常体质量,且试验2组背膘流失的最少。整个繁育周期,4组母猪背膘厚度下降值分别为1.8、1.9、1.7、1.8mm。可见,试验2组背膘厚下降值小于对照组的下降值,维持背膘厚的效果最好。

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平均体质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114d时,各组母猪体质量分别比妊娠1d时增加了37、35、32、30kg。可见,试验组妊娠期母猪的体质量增加值呈递减的趋势,比对照组增值小。哺乳第28天时,各组母猪体质量分别比妊娠114d时减少了52、50、45、43kg,说明日粮中添加大豆皮可减轻母猪在哺乳期的体质量损失程度,为母猪后期生产提供保障。整个繁育周期,各组母猪体质量分别比妊娠1d时减少了15、15、13、13kg。通过对比,发现试验2组母猪维持体重的效果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畜禽肠道的微生物可以分解一部分的纤维素,但是不能分解木质素。因此,反刍动物对大豆皮的消化能力较强,而猪等单胃动物则较差。研究表明,大豆皮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44%、54%、49%,说明大豆皮中的纤维有相当好的消化率。猪大肠内的微生物把纤维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能提供30%的能量需求,对成年猪则可提供更高的能量。给猪不断饲喂高纤维饲料,其大肠中分解纤维的细菌数量会不断增加,主要菌有类杆菌属的大肠杆菌和黄化瘤胃球菌。大豆皮作为一种限能日粮的好原料,可以替代谷物饲喂猪,但在日粮中的含量不能高。Reese等在妊娠期母猪饲料中添加20%的大豆皮使每窝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5~0.7头。大豆皮能提高母猪的窝断奶仔猪数可能与大豆皮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异黄酮有关,异黄酮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从而能提高其繁殖性能。国内研究表明,妊娠期间的能量和养分摄入量不受日粮中纤维含量的影响,母猪妊娠期间采食高纤维的日粮,可改善健仔生产性能,每窝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各增加0.3头,平均断奶存活率未受影响,平均断奶重增加0.41kg。为使仔猪每窝断奶数增加0.3~0.7头,应使母猪在妊娠期间采食中性洗涤纤维350~400g,这相当于在怀孕母猪的日粮中加入20%的大豆皮。该试验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母猪的窝均产仔猪数分别提高了0.5和0.7头,说明通过给妊娠母猪提供合适的含大豆皮高纤维饲料,可以改变产仔性能,提高活仔猪的数量,保证其存活率。

用大豆皮代替麦麸饲喂生长育肥猪发现,使用量为3.2%和5.6%时不会影响增重效果和料肉比,使用量为7%~14%时,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背膘厚及增加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1.07cm和0.34cm,但都可降低饲料成本。美国大豆协会组织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综合考虑饲料配方中纤维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和计算饲料采食量的前提下,给母猪饲喂高水平的可溶性纤维和非可溶性纤维(大豆皮)不会影响生产性能,且可增加母猪泌乳阶段的采食量,防止泌乳母猪较多的体重损失。该试验结果表明,随大豆皮含量的增加,母猪的采食量也增加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泌乳母猪的体重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持,这与文献所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相同饲养管理与营养水平下,适当提高日粮中大豆皮水平,可增加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减少背膘厚度和体质量流失、缩短发情间期、增加母猪的产仔数,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当妊娠母猪日粮中大豆皮含量为8%时,其生长繁殖各项指标最优。因此,在母猪日粮中添加8%的大豆皮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