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因分析
牛瘤胃积食又称瘤胃阻塞或者急性瘤胃扩张,主要是指粗饲料在瘤胃中过多聚积,导致瘤胃内异常充满,胃壁扩张,并伴有运动机能障碍的一种常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牛由于大量采食难消化、易膨胀的饲料所致。如麦草、谷草、稻草、豆秸、花生藤、马铃薯藁秆、薯藤、棉籽皮、粗甘草,尤其是半干枯的植物蔓藤类最易发病。过食豆谷所致的瘤胃积食,通常是由于管理上失误,例如1次或连续多次饲喂大量的豆谷。多见于冬、春季节,尤以舍饲牛多发。
预防
预防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防止过食,避免突然更换饲料,粗饲料要适当加工软化后再喂。注意充分饮水,适当运动,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治疗
治疗应及时清除瘤出胃内容物,恢复瘸胃蠕动,解除酸中毒。
1.按摩疗法。在牛的左肷部用手掌按摩瘤胃,每次5~10分钟,每隔30分钟按摩一次。结合灌服大量的温水,则效果更好。
2.腹泻疗法。硫酸镁或硫酸钠500~800克,加水1000毫升,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1000~1500毫升,给牛灌服,加速排出瘤胃内容物。
3.促蠕动疗法。可用兴奋瘤胃蠕动的药物,如10%高渗氯化钠300~500毫升,静脉注射,同时用新斯的明20~60毫升,肌注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4.洗胃疗法。用直径4~5厘米、长250~300厘米的胶管或塑料管一条,经牛口腔.导入瘤胃内,然后来回抽动,以刺激瘤胃收缩,使瘤胃内液状物经导管流出。若瘤胃内容物不能白动流出,可在导管另一端连接漏斗,向瘤胃内注温水3000~4 000毫升,待漏斗内液体全部流入导管内时,取下漏斗并放低牛头和导管,用虹吸法将瘤胃内容物引出体外。如此反复,即可将精料洗出。
5.病牛饮食欲废绝,脱水明显时,应静脉补液,同时补碱,如25%的葡萄糖500~1000毫升,复方氯化钠液或5%糖盐水3~4升,5%碳酸氢钠液500~1 000毫升等,一次静脉注射。
6.切开瘤胃疗法重症而顽固的积食,应用药物不见效果时,可行瘤胃切开术,取出瘤胃内容物。
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饲料,致使乳酸在瘤胃中蓄积而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的疾病。病牛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
原因分析
主要是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小麦、玉米、黑麦及块根类饲料如甜菜、白薯、马铃薯。造成精料喂量过大的原因主要有
①为了促高产。为了能使奶牛下胎高产,片面认为精料多,妊娠牛膘大就能高产,临产奶牛入产房后精料喂量不限;
②添料不均,偏饲高产牛;青饲喂量过大,粗饲料(干草)品质低劣,进食不足。此外,临产牛、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防治
预防的办法是严格控制精料喂量。日粮供应合理,精粗比要平衡,严禁为追求乳产量而过分增加精料喂量。根据奶牛分娩后本病发病多的特点。故应加强干奶牛的饲养。干奶期不应过高,以粗料为主,精料量以每天4kg为宜;为防止干奶牛抢食过多精料,可采用干奶期集中饲养法;日粮中增加2%碳酸氢钠、0.8%氧化镁或2%矽酸钠(按混合料量计);牛只每天运动1—2h;对产前产后牛只应加强健康检查,随时观察奶牛异常表现并尽早治疗。
治疗的原则补液、补糖、补碱。增加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或缓解酸中毒。临床采取:
①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5 000ml,5%碳酸氢钠液500—1 000ml,安那加2g,1次静脉注射;
②山梨醇或甘露醇300—500mi1次静脉注射;
③庆大霉素100万iu1次肌肉注射,日注2次,四环素250万iu,1次静脉注射;
④洗胃疗法:向瘤胃中灌入常水后,再将其导出;
⑤瘤胃切开术。适用于病情轻,尚能站立病牛,切开瘤胃,取出内容物,以降低其酸度。
不论奶牛、肉牛,都应以正常的日粮水平饲喂,不可随意加料或补料。肉牛由高粗饲料向高精饲料的变换要逐步进行,应有一个适应期。耕牛在农忙季节的补料亦应逐渐增加,绝不可突然一次补给较多的谷物或豆糊。防止牛闯入饲料房、仓库、晒谷场,暴食谷物、豆类及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