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大肝病是养鸡户对病死鸡肝肿大的俗称,不是特定的病名。引起鸡肝肿大的病原很多,肿大的程度、色泽及肝组织病变各有特点。不同病原还可引发其他器官病变和不同的临床症状,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不同病原需采取不同的治疗药物。
引起肝肿大的病原:
病毒。主要是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白血病毒。
细菌。有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禽霍乱。
寄生虫。为组织滴虫引起,又称盲肠肝炎(黑头病)。
不同病因的鉴别点:
两种病毒病的鉴别:马立克氏病引起的肝肿大其肝脏上有白色肿瘤,从蚕豆至小米粒大小不等,除肝脏外,心、肺、肾也可能有肿瘤,鸡群中还会有腿、翅麻痹、极度消瘦的病鸡。白血病引起的肝肿大其肿瘤小到肉眼难以看出,呈弥漫性肿大,肝质地脆弱、易碎。以上两种病毒病多见二月龄以上鸡,共同点均为瘦弱,不同之处在肝脏肿瘤不同。
细菌病的鉴别:五种细菌引起的疾病均有肝肿大的病理变化,肝表面都会出现白色的坏死灶,但禽霍乱的坏死灶比前四种的坏死灶大且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大多发生在夏季,用病鸡肝脏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可确诊。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都是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病有着相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很难鉴别,需要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鉴定。在鸡冠上采血用鸡白痢、禽伤寒玻板凝集抗原做凝集反应可快速鉴定。生产中鸡白痢多发于30日龄以下雏鸡,多以拉白色稀便为特征;大肠杆菌病鸡群临床疾病呈多样化,如肠炎、肿脸综合征、肝周炎等,均可作为鉴别诊断参考。
寄生虫病:盲肠肝炎除肝肿大外,肝表面有圆形坏死灶,中间呈黄色、周边为绿色。同时盲肠肿大出血、黏膜增厚,易鉴别。
病毒病引发肝肿大的预防和治疗:两种病均无治疗药物。按国家规定孵化场在鸡雏出壳后24小时内必须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目前还没有研制出禽沙门氏菌病疫苗,只能依靠鸡场加强管理、建立消毒和防控制度来预防。
细菌病引发肝肿大的预防和治疗:以上细菌病中除禽霍乱有菌苗外,其他四种病尚无商品菌苗(禽伤寒菌苗只是试用)。因都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可用抗阴性菌的抗菌素治疗与预防,如氨基糖类的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的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喹诺酮类药物及氟苯尼考等都有疗效。组织滴虫病可用甲硝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