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猝倒病主要是幼苗期,症状为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向上发展,并变黄褐色,病部失水后幼茎缢缩或成线状,引起幼苗猝倒,倒伏发生时的子叶尚未凋萎。潮湿时倒伏病株及其周围地面长出一层棉絮状菌丝。低温播的种子,或刚萌芽的种子,因病菌侵染引起烂种。胚茎已形成,子叶顶地土时被病菌侵染,常造成死苗。
药剂治疗:出苗后或初见病株时用54.5%苗迎春(恶霉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绿叶金刚颗粒750倍液喷淋。
茄子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受害果初期出现水浸状圆形病斑,稍凹陷,暗褐色,逐渐扩大为害整个果实。高温高潮时,病部产生白色菌丝,内部果肉腐烂变黑。病果落地,潮湿时很快全果腐烂,便生黑霉,最后干成黑色僵果。茎部受害初呈水浸状,后变绿色或紫褐色,病部缢缩,上部萎蔫,易折断;叶部受害产生不规则圆形水浸状褐色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有絮状白霉。
药剂治疗: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绿叶金刚水分散颗粒750倍液喷雾,或64%恶霜灵锰锌600倍液,50%氟吗啉乙铝600倍液,醇脂酞水分散颗粒叶面肥3000倍液喷雾。
茄子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青果受害最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浸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导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叶片染病,多开始于叶尖,病斑呈倒“V”字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叶片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茎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形斑,湿度大时斑上长有灰褐色霉层。
药剂治疗:发病初期用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发病中期可用50%腐霉利WP700倍液,50%异菌脲WP700倍液,10%苯醚甲环脞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绿叶金刚750倍液喷雾,间隔7天再喷一次,效果较为明显。
茄子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或侧枝,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并逐渐变为灰白色,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絮状菌丝,皮层发生湿腐,表皮和髓部长出黑色小菌核。
药剂治疗: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绿叶金刚750倍液喷雾;或50%异菌脲700倍,50%多乙霉威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茄子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长出霉层,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直至植株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药剂治疗:发病后用25%丙环唑3000倍液,40%氟硅唑10000液喷雾,或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50%异菌脲1500倍液喷雾,或多或12.5%烯唑醇3000倍液,20%真细菌氨卞500倍液液,每次用药加绿叶金刚750倍液喷雾。大棚湿度较大时可以用20%百速烟剂200克/亩放烟熏雾。
茄子晚疫病:主要危害幼苗、叶、茎和果实。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萎焉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霉。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处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定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茎部染病,茎上病斑呈腐败状,导致植株萎焉。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为棕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有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药剂治疗:发病后用80%疫快朗700倍液,20%真细菌安卞500液喷雾;或50%烯酰吗啉10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或用72.2%霜霉威700倍液,72%霜脲锰锌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