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参考咨询"三农"信息服务
水产养殖技术:预防虾病,从改底开始
作者:来源:养殖巴巴网更新时间:2016-03-16

一、养殖底部和养殖的关系

 

因为养殖是一个“污染”的过程,养殖过程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及死藻除了一部分为池塘生物利用,大部分都沉积在池塘底部,所以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多余的有机物会引发几个的问题:

 

1.形成低氧环境。塘底生物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形成“氧债”。使虾处于低氧的环境,体质的下降对病害的抵御能力也会下降;

 

2.有害营养指标过高。过多的营养剩余,加上低氧的环境大量的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生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机酸等大量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对虾有很强的毒害作用;

 

3.有害藻类大量出现。底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水体中藻类的繁殖所需要的营养一部分来源于底泥缓慢释放。但是过多的营养释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底部因为酸化,Ca、Mg、Fe、Mn等微量营养以不溶性盐的形式沉积于底泥难以释放,导致营养失衡,有益藻生长受抑制,喜富营养的蓝藻、甲藻等有害藻成为优势种,水质恶化;

 

4.有害菌快速繁殖。这种低氧气、高营养的环境弧菌等致病菌快速繁殖,这时如果处理不当对虾很快出现红爪、黑斑、肠炎甚至偷死等症状;

 

我们对134多张养殖池塘(养殖到100条左右)进行统计,其中有1/3左右的池塘会坚持改底,而2/3的池塘不改底或者很少改底。具体的对比如下表: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改底在养殖中的重要性。那改底是怎么影响养殖的呢?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解释:

 

改底主要目的是减少塘底的有机物,进而减少生物耗氧量和整体池塘的营养水平。底部溶氧的提高会使弧菌等厌氧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同时减少了还原性毒害物质的积累,起到稳定菌相和提高对虾抗病力(应激减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