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调控好,鱼类生长快、发病率低、饲料利用率高。若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造成有害物增多,溶解氧下降,使得池水老化,导致泛塘和养殖鱼病暴发,轻则抑制生长,造成饲料系数上升,重则引起死亡。
加水换水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等投入品的增加,池中残饵、污物也随之增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造成自身污染,导致水体恶化,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必须适时加水换水。一般每隔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每隔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
清底药塘
清底药塘是改善底质和水质,取得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清底:一般于年底排干池内残水,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左右,然后让阳光冻晒池底20-30天,直至底泥龟裂2厘米以上,以增加透气性,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延缓池塘老化。药塘:使用生石灰带水药塘,每亩用量为125-150公斤。使用生石灰药塘,不仅可杀灭潜藏于底泥中的寄生虫、病原体,而且还能中和各种有机酸,提高pH值,有利于营养盐的释放。
施肥追肥
鱼种放养前都需要施肥,一般投施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为8-10公斤,以培养浮游生物,为即将入池的鱼种提供生物饵料。为促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繁殖状态,养殖期间还需追肥,一般追施氨基酸肥水素,每隔10-15天1次,每亩用量为1-2公斤,以补充营养,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调节pH值
每隔10-15d使用生石灰对池水消毒1次,每亩用量为10-15公斤。使用生石灰消毒一可杀灭病原菌,降低发病率;二可中和池内酸度,调节池水呈偏碱性;三可促进池底厌氧菌群对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分解,促使水中悬浮的胶体颗粒沉淀,提高鱼塘水透明度;四可增加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满足养殖池鱼生长对钙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