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参考咨询科普知识专栏
广电转型之路:抓住最后的机遇
作者:来源:中国科学报更新时间:2016-03-30

[导读] 日前,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今年的1号特急文《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再次将广电倒逼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广电必须提升融合通信能力,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日前,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今年的1号特急文《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再次将广电倒逼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广电能否成为和电信运营商比肩的“第四大运营商”,希望似乎还很渺茫。向左看,是中国移动获得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牌照,三大运营商均可开展IPTV业务;向右看,是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厂商带来更猛烈的视频内容冲击,产业并购加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视频行业。


这一切将中国广电推到了悬崖的边缘。“在互联网时代下,广电再不成功转型,或许就真的被淘汰了。”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6)上,某公司的一位产品经理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如何转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给出的答案是:实施深度融合战略,打造“新视听”;推动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构建适应新视听产业发展与应用、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体系,带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


广电该从哪里寻找突破口?CCBN2016似乎作出了解答:广电必须抓住“内容”这一主要生产力,重拾“内容为王”红利,立足视频、发展宽带、提升融合通信能力,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


三网融合OUT了吗


在CCBN2016展会上,记者注意到往年热闹的关于“三网融合”的标语几乎没有出现,“三网融合”已经过时了吗?在与参展企业交流中,记者得知,因为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年广电并未将“三网融合”作为宣传重点,但广电推进全国一网的战略从未止步。


从2010年国务院启动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到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再到国协办2016一号特急文《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三网融合”迎来了一系列政策利好。


三网融合被普遍认为是广电传媒业转型的动力,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公司)成立两年以来,其“全国一张网”的目标仍然还很遥远,网络的互联互通遇到不少挑战。“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各省仍然自成一体。”在CCBN2016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上,国网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坦言。


“三网融合在前两年探讨得非常火热,热点的炒作总是比技术超前的。”联想集团大客户事业部媒体行业高级顾问梅红兵告诉记者,“三网融合”的阻碍一直存在,因主体不同,互联网企业属于草根性组织,广电和电信运营商隶属于两大部委,这也就意味着三方阵营的利益所得体不同,导致“三网融合”未取得明显进展。


融合网创始人兼总编辑吴纯勇认为,相比互联网厂商,广电和电信运营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业务匮乏,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在业务上如何进行创新正是“三网融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由于分属两大阵营体系,导致广电和电信运营商未能开放思想、合作发展,反而是彼此牵制。这也是导致‘三网融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吴纯勇在峰会上说。


另外,自从“三网融合”被提出以来,其方案的实施主要表现为一级一级的文件传递、广电与电信业行政管理高层争夺内容集成播控主导权、业界学者的理论研讨和媒介的热议。


“这么多年来,‘三网融合’并没有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行为。而将政府决策和部门行为有效转变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对‘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吴纯勇说。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管是之前提出的‘三网融合’,还是现在的互联互通,要发展都会很困难。”吴纯勇说。


云数据中心是基础


事实上,广电早已觉察到了危机与契机,并为抓住最后的机遇努力作出改变。


“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体系封闭,造成创新业务落地困难。打破如DVB—CA(条件接收系统)技术的固有封闭技术壁垒,运营标准化的IP(有关无连接分组通信协议)技术等重构有线电视网络,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曾庆军表示,通过互联互通,深挖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资源、频点资源、内容资源、家庭用户资源等特有的核心资源价值,是有线电视网络重新崛起的有力保障。


那么,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康卡斯特的多维度互联互通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呢?“答案是肯定的。”曾庆军表示,但是我们必须构建契合国网公司自身特点与定位的先进发展模式,不能盲目地学习外国经验。


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流量增长趋势来看,谁能够掌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里的视频流量,谁就掌握了互联网的流量。“无处不在的大视频业务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电媒资系统部产品经理宋俊材表示。因此在有线电视行业,特别是广播电视行业,如何把有线电视网变成生产流量的网络,是广电能够破局的唯一出路。


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一切改变的基础。拥有媒体解决方案最全产品线的华为,在CCBN2016展会上,带来了广电云数据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传统数据中心是单兵作战体系,数据很难做到互联互通。而云计算平台则是集约化的作战平台,从而支撑广电网络的业务创新。”宋俊材说。


“2016年将是广电云数据中心的发展元年。”宋俊材表示。如何建设广电云数据中心?宋俊材解释道,一是要构建开放的云管理平台;二是要支持数据中心的多级部署;三是要把一个逻辑数据中心划分成多个数据中心。


“广电+VR”或是新思路


相比“三网融合”宣传降温,今年CCBN展会上虚拟现实(VR)却是随处可见,记者也感受到VR已经成为这一行业盛会的新热点。


辽宁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副主任车凯强在主题报告会上讲到:“传统节目VR化无论在制作、播出还是观看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广电拥有无可比拟的传输优势,‘广电+VR’的制胜点在于内容!”


车凯强认为,VR是人类IT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性的巨变,而2016年将是VR的爆发元年,智能硬件作为入口,其普及为内容和应用市场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消费级VR设备将在2016年上半年密集发布,抢占消费入口。


车凯强认为,传统节目VR化的可行性可以从三点呈现:制作方面,传统节目拥有内容上的优势,可以将大量素材分类,根据不同节目内容进行拓展制作;播出方面可以利用专门的伴播服务器在互联网上播出,用IP传输到用户的智能手机上,并和传统节目严格同步;观看方面,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专门的App,使用VR眼镜就可以观看,且支持多人同时观看。


与车凯强观点不同,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工程师吴成达告诉记者,芯片的统一标准、不同品牌家电间的互联互通,是制约智能家居发展的一个障碍。VR行业同样如此,虽然目前消费者能够真切地体验到VR技术,但是上升到行业层面,VR仍处于成长期,特别是面临内容缺乏、标准不一、各类VR设备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等问题。


“广电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通道,主要业务方向离VR还有一些距离。”宋俊材说。


但是,不久的将来,“广电+VR”颠覆视频产业格局也未可知。毕竟增强现实(AR)与VR技术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AR与VR新平台的增长将是一场新变革。就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在峰会中总结的:“过去仅仅是序曲,未来将充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