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参考咨询科普知识专栏
每天吃只一鸡为何奶水仍不足? 营养过头适得其反
作者: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更新时间:2016-08-02

昨日,记者以“您的母乳充足吗”为题在网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14位妈妈接受了访问,在遇到奶水不足时,受访者选择调整饮食占35.71%,去找催乳师占35.71%,给宝宝喂配方奶粉占21.43%,找催乳偏方占7.14%。 


核心提示 


每天吃只鸡,为何奶水仍不足? 


医生说,补充营养过头会适得其反,想要奶水足请做到8点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梁乾胜 实习生 覃华清 莫丽琴 


每年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昨天,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举行母乳喂养宣教活动上,不少新妈妈反映,她们要么奶水少,甚至没奶水,为了奶水充足,往往寻求偏方,吃猪脚,甚至每天吃一只鸡,但奶水还是不足。 


为什么有些产妇母乳少?如何才能保证母乳充足?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哺乳失败 


谢女士的经历值得深思 


“我知道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还明白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食品。”尽管谢女士对母乳喂养的知识了解不少,但是,经过一次次努力都失败后,她还是给女儿喂奶粉了。 


谢女士是一名老师,丈夫是事业单位的科员,怀孕以后,他们在网上了解了很多育儿知识,决心在分娩后,一定给宝宝母乳喂养。但事与愿违。6斤5两的女儿剖腹产出生的第一天,接触的是奶瓶,想喂母乳时,宝宝又睡着了。由于是剖腹产,伤口隐约感到疼痛,谢女士感到很疲倦,就没有及时叫醒宝宝喂奶。第二天,在宝宝醒后,再用乳房“引诱”,宝宝吸了两口没尝到“甜头”,就哭了。 


此时,谢女士发现自己居然没奶水,情不自禁地担心起来。由于每次喂宝宝,奶水少之又少,宝宝每每这样就会哭泣起来。在一旁的婆婆心疼宝宝,怕饿着宝宝,就给宝宝喝上了奶粉,每当一吸奶瓶,宝宝就不哭了。 


谢女士经过不断的努力,第四天后奶水逐渐多了起来,宝宝也乐意吃母乳了。但是,婆婆先给宝宝喝奶粉后才给妈妈喂母乳。后来妈妈抗议,就先喂母乳,但是宝宝已经只认奶瓶了,奶水不出来,宝宝一吸就哭。 


接下来的一个月,由于谢女士奶水不足,为此她吃猪脚、甚至每天吃一只鸡,但效果还是不佳。到了第二个月,奶水仍然少,谢女士就彻底放弃母乳喂养了。  



奶水不足 


医生分析有三个主要原因 


现代人营养越来越好,为何会出现了母乳不足? 


对于这个问题,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邬华解释道,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真正做到有效哺乳,是不会出现奶水不足的问题的。 


有些产妇出现奶水不足,跟3个原因有关:一是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到位。比如,很多产妇不知道在哺乳期间即使加奶,也不能使用奶瓶奶嘴,否则会给宝宝造成错觉,从而影响母乳喂养,谢女士就是这样才导致母乳不充足;二是喂养的姿势不正确,导致婴儿含接不好,吸吮无力,致乳汁排出不畅,奶水就会减少;三是在喂养过程中,在心理上总是担心奶水不足,没能做到有效哺乳,加之受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压力大、心情不好等因素的影响。 


广西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医生也认为,母乳不足的原因与限制婴儿吸吮母乳次数等因素有关。如果乳房不能排空,母乳的分泌就会减少。如婴儿总是熟睡或很“安静”,看起来不想吃母乳,婴儿吃了其他食物或液体(如开水或奶茶等)导致母乳喂养次数不够。又由于固定时间,使婴儿哭泣,消耗婴儿的能力储存,等到了规定的喂养时间,婴儿因疲劳入睡,或每次喂养的时间太短,致乳汁排出不畅引起乳汁分泌减少。 

医生建议 


奶水充足要做到8点 


通常,很多产妇坐月子,为了有充足的奶水,会吃得很补,一天吃一只鸡,鸡汤、猪脚汤自然少不了。特别是有一些家庭习惯让哺乳期的产妇多喝高汤,多吃高蛋白食物。 


“其实,补充营养没错,但是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邬华说,多喝高汤会增加尿量,反而使乳汁量减少。高蛋白食物吃多了,会使乳汁变稠,增加乳腺堵塞的可能性。并不是补得越多,奶水越多。 


邬华说,产妇需不需要每天吃一只鸡,主要看个人的身体需要。有些家庭不给产妇吃青菜甚至是喝水,只喝鸡汤,其实这样的饮食是不均衡的。饮食营养均衡,产妇自然会有奶水。 


产妇想有充足母乳,要做到8点 


1.每位母亲须具有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婴儿的自信心,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乳汁供给婴儿,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相信自己母乳喂养完全获得成功。 


2.做好产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乳头准备和营养膳食。 


3.做到早吮吸:产后1小时内让婴儿吸吮,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和目光交流,以增加乳汁分泌。 


4.母婴同室,母婴24小时在一起,按需喂哺,夜间哺乳。 


5.掌握正确哺乳技巧。 


6.喂奶前不给任何饮料和用橡胶乳头作安慰物,以免引起乳头错觉,降低对母乳的渴求。 


7.注意休息、营养、多吸吮、促进乳汁分泌。 


8.母亲保持良好情绪和良好喂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