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参考咨询科普知识专栏
手汗多有原因 食疗小方来帮忙
作者: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更新时间:2017-07-27

手心出汗也称手汗症,是相当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因为人种的特异性,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此毛病。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调查显示,一般10到30岁的青年,约有0.3%的发生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而其家族史则高达13% (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自孩童就罹患手汗,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病人除了手汗之外,都健康正常,大多数还并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少数病人尚并有狐臭症。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手脚爱出汗,可能与脾胃有关。”脾虚的人湿气重,比别人更容易出汗,特别是手和脚。这是因为人体内的湿气是往下走的,所以四肢尤其是脚部更易出汗。脾胃与消化有关,如食物在胃肠道吸收不好,会导致脾气不足,进而引起心气不足,故而爱出汗。白天爱出汗,中医称为自汗,与气虚有关;晚上爱出汗为盗汗,与阴虚有关。在调理脾胃时,要据不同体质而定。


如果是气虚者,应多吃一些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赤小豆、茯苓等,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还可以用豆浆加水与米(或粳米)同煮为粥,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也可将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经常食之。如是阴虚者,则以养脾为主,可食人参排骨汤、黄芪汽锅鸡。多食冬瓜汤,也可祛湿。另外,食用酸枣也有止汗效果。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