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大了!太大了……”离开贵州已好几天,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著名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依然沉浸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带给她的冲击与兴奋中。
50年前,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贝尔用射电望远镜发现第一颗脉冲星的信号,之后与导师安东尼·休伊什共同分析并发表了这一重大发现。虽然最后该发现赢得的诺贝尔奖仅颁发给休伊什,但人们并未忘记贝尔的重要贡献。
此次贝尔中国之行,主要行程就是一睹中国“天眼”的风采。贝尔在北京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
如果FAST看不到它,别的就更看不到了
“仅仅建造这么大、这么复杂的工程,已经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贝尔与很多望远镜打过交道,但是FAST还是给她留下了“压倒性”的第一印象。
尽管FAST目前还在调试阶段,贝尔相信,它将成为一个超级望远镜,并产生丰硕的科研成果,有些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贝尔最关心的当然是FAST对脉冲星的观测。“FAST会非常非常擅长观测脉冲星。它会发现很多微弱、遥远的脉冲星,甚至其他星系的脉冲星。”
脉冲星是一种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它可以周期性地发射电磁脉冲信号。贝尔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种星体的质量非常极端,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重力。她拿起桌上的笔帽解释,如果往笔帽里装进脉冲星物质,会非常非常重,就好比把全世界70亿人口都塞进了笔帽。
“我希望FAST可以发现围绕黑洞旋转的脉冲星。”贝尔解释说,这样的脉冲星可以对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进行验证,但是观测难度非常大。因为它们会极速旋转,需要望远镜在非常短的时间获取足够多的信号。
在贝尔看来,FAST如此之大,最有潜力担当此重任。“如果FAST无法观测到这样的脉冲星,就没有其他望远镜可以做到了。”她非常确信地说。
12米望远镜方案,选天文研究最需要的
对于中国即将建设12米口径光学望远镜的计划,贝尔也有所关注。
“这对中国天文学是件大好事。”贝尔说,中国有很多巡天望远镜,但这将是一架通用望远镜。用她的话说,当你看到一个天体,发现“噢!这个很有趣”时,就可以用它对准了好好瞧一瞧。
贝尔认为,这些大望远镜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年轻的天文工作者,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对于12米望远镜的方案之争,贝尔坦言,她并不了解细节。但她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建议,“选择对天文研究人员来说最好用的那个”。
“它可能会建在西藏,海拔比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还要高。在氧气非常稀薄的状态下,人的大脑会变‘笨’,所以望远镜的操作要简单一些,让天文研究者用起来更容易。”贝尔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贝尔补充说,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是,中国的天文研究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望远镜。
“中国的天文学正在发展之中。中国在射电天文学方面有很多经验,但是光学天文学却相对薄弱,所以需要一架望远镜来助力光学天文学的发展。”贝尔说。
她相信,一架天文研究者最需要的望远镜会产出好的科研成果,也会壮大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力量。
“这是我判断望远镜方案的标准。我希望最后能找到大家都满意的方案。”贝尔说。
应鼓励女性做科研,否则会浪费科学天才
多年来,贝尔一直致力于提高女性在科研领域的数量和地位。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贝尔回忆,她踏入科学大门的第一步,就不太顺利。
那时贝尔刚上初中,对学校开设的科学课充满期待。然而这门课是特意为男生准备的,她被老师带到学习做饭的教室。后来父母给校长打了一通异常愤怒的电话,贝尔终于如愿以偿。
“现在大多数情况都很好,但有时候旧观念依然会卷土重来。”贝尔回忆,她曾作为评委受邀参加全美国中学生的科学节,并戴上为评委准备的漂亮徽章。一位男士看到后说:“我可没本事为我的妻子搞到这样的徽章。”
想起这事贝尔依然来气:“他觉得我不可能是一位科学家,只是通过旁门左道当上评委。就因为我是一位女性。”
“很多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偏见,现在正在消失。但是现在的科学依然充满‘男子气概’。”贝尔说:“这些需要社会慢慢意识到并发生改变,就像水滴一样,一滴、一滴又一滴……”她把手握成水滴状悬在空中说。
“社会应该鼓励更多女性参与科研,因为我们正在浪费很多科学天才。”贝尔说,要告诉人们,女性可以做科研,擅长做科研,而且享受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