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展览
公益讲座
艺术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展览讲座艺术沙龙活动剪影
【悦读推荐】视觉的延伸——访画家王洪利
更新时间:2015/11/23 10:37:22
活动说明

2015-11-05 华英 万卷楼悦读荟

 

640.webp.jpg

 

王洪利 辽宁盘锦人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参展获奖
1990年 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三等奖
1991年 辽宁省建党70周年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
1995年 辽宁省第二届写生展 优秀奖
1997年 辽宁省庆香港回归美术展 优秀奖
1998年 辽宁省第二届青年美术展 优秀奖
2011年 辽宁省纪念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
2012年 辽宁省”辽宁风光”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
2014年 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辽宁展 优秀奖

 

红海滩(油画)

640.webp (1).jpg

 

悦读荟专访画家王洪利 (文/华英)

   

前不久,王洪利的个人写生画展“重返现场”于盘锦市图书馆展出,许多读者和参观者有愿望想要更多的了解画家本人和他的创作。于是我们约定王洪利先生,拜访的时间定在上午10点。

 

访前心中设定了几个问题,真正开始交流后就变成了随兴的交谈。王洪利先生虽有公职在身,但一眼便可识别的身份仍然是一位艺术家。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渗透进一个人身心中的每个细节,王先生头发略长,目光如炬,衣着朴素,平时语调缓慢,但只要一谈起绘画创作,声调明显加快且变得高昂。

 

王洪利10岁开始学习绘画,家中并没有从事绘画的家长,想学画,完全是凭借着与生俱来对绘画的喜爱,当时年纪尚小还很淘气的他,只要看到绘画图册就会变得安静而专注,“只要看到画册,心中就充满了喜悦和向往” 王洪利这样描述着。

 

真正走进画室,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是在盘山县文化馆和盘锦市群众艺术馆,先后师从于卢广今、华延峰、张学信等多位老师,老师们对当时王洪利的评价是“对画画有一种执著、色彩感觉极强”,也常常叮嘱他,任何一种艺术,学习的过程中都是枯燥的,需要天赋,更需要坚持不懈。王洪利相信老师的教导,也确信自已此生与绘画必将密不可分。

 

于是,在坚持多年习练绘画后,高中毕业时,他以全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

 

阵风 (油画)

640.webp (2).jpg

 

华英:“您如何看待近些年来中国画家在绘画题材上夸张的表现手法,比如那些色调灰暗,人物表情扭曲甚至变形,这是一种突破?还是为了迎合市场? ”

 

王洪利:“一件艺术品有它的哲学意义,传统哲学讨论艺术时,只讨论美,也就是美学,但仅仅用美来概括艺术是不够的。例如传统艺术中,就有悲剧、喜剧、嘲讽等等,很难以美的范畴来概括。现代艺术,尤其如此,许多艺术家要表现丑陋、怪诞、恐怖、残酷和绝望等。艺术是创造,必须是新的,反对保守的,翻开中西美术史看,西方美术似翻江倒海,各种流派不断涌现,这都体现着艺术的精神,而我国有一些理论家、评论家,还在纠结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不排除有迎合市场需求的可能,但更多还是一种探索。”

 

华英:“前不久在盘锦市图书馆举办的“重返现场”写生油画展获得许多赞誉,无论是静物还是风景写生,画面上浓重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都让人深深感受到画家的激情。这么多年的绘画历程中,是如何一直保有这份激情的?”

 

王洪利:“写生是我直接传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面对自然,心中就会有许多澎湃,这个世界充满着诗意,一切物像已经脱离了它的原本属性,变成了美好的符号,重新体会天人合一,在这过程中逻辑与感性的直觉相互转化,情景交融,使人的心灵与自然契合,构成艺术创作的激情与动力。写生中我可以直接抒发胸中的情意,凭心灵的指引,沉醉其中,做个其乐无穷的自已。这次举办的个人写生画展是展示我多年来从事绘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不会很久,我还会以新的面貌再次展现我的作品。”

 

最后我提出能不能给现在学习绘画的孩子一些建议,王洪利说:“像我的老师告诫我的一样,任何艺术的修炼都是辛苦而枯燥的,又要保持独立的思想,首先要脚踏实的打好基础,要多欣赏大师的作品,从他们的艺术精神中汲取营养,再溶入自已的创作灵感,逐渐树立自已的艺术风格。”

 

鱼归唱晚 (油画)

640.webp (3).jpg

 

重返现场 (文/王洪利)

 

小时候的梦想从来不曾遗忘;画出心中的彩虹,让梦想在其中徜徉……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期间,有幸聆听沈行工先生指导,从此走上专业的绘画艺术之路。毕业后,不敢忘先生教导,于绘画艺术上孜孜以求,期待有新的领悟——有如一片落叶的痴情等待春天。

 

我带着如一的诚肯,揣着始终的疑惑:如何面对眼前的事物;如何面对一如既往又变幻不息的自然?

 

曾安于画室的一隅,立命在视觉的直观之中看寂静之物,避开了世面上的嘈杂。物之静与心之静的相互交融,我以为回到了绘画本身,回到了事物的本身,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而猛然回首,却发现自己走在一条越来越窄地死胡同里。 

 

如何有一种真正的自由,它能在生命的流动当中,在对人的起点和处境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同时不中断我们在这种处境中的存在?

 

回顾东西方的艺术史,一部绘画史的进程几乎就是关于眼和心如何获得自由的历程。古希腊人复兴古埃及的艺术,文艺复兴复兴古罗马的艺术,现代艺术则复兴原始艺术——艺术总是要回到起点,重新面对那个完整混沌的人的人和自然的“同一体”。

 

走出画室,走进自然。不只是想找一种远离都市的空间感。在自然里最大的惊喜,就是一不心就坐在了诗和音乐的边上。自然不涉及是非功利,但却是每个人都寻找的地方——自然里有宇宙的秘密。自然可以让创作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体验到人与自然“同一体’——即天人合一——自然里有艺术的秘密。

 

一切艺术都不过是人走向成熟的道路。

 

在面对自然、释放心灵的过程中,我体悟到风景画中的秘密:如描绘静物、人物的笔意和形态,述说的是同样的一个故事,获得的是未曾体验的自由。同时,这种由静到动的转变,更进一步接近我和性情——在短暂的时间里如同狮子般的壮烈中,可以全力以赴地迅速达到恍惚的状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我在观看方式及画面的构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视觉在直观的整体性构建中,使我能在恣意挥写之时理性地管住自己笔下的激情,并将物象和它们所形成的形态语言有序地安置在画面之中。

 

而艺术之路没有尽头,如果有,那是人的尽头。我始终在路上,带着梦想。只要还有人心怀梦想,这世界就不会太无聊。

 

640.webp (4).jpg